Hangbin

年末总结

两年半的研究生结束了。这是个炎热的圣诞节,热到在家都如坐针毡。这些年认识的同学或朋友都是来了又走,最后慢慢失去了联系,现在毕业了,放假,曾经拥挤的实验室里只剩下几个蹭网的学生,可能再难看到那些同学了。 前几天和两个朋友吃饭,一个人说告诉我在悉尼投资房地产如何如何赚钱,一套房子过个几年就变成两套,再过几年就是四套,资产几何式地增长。另一个人说等拿到 PR 跟着他混,卖房子,钱是滚滚地来。我哈哈大笑,满口答应了。关于工作这事,不同领域的人,真的是完全不一样。一起上学的同学问我,你说你毕业了不搞 IT,不写代码,还能做什么呢?这个问题就像桑弘羊的盐铁论一样无可辩驳。的确,什么都做不了。在澳大利亚活下来,留学生一般都是这个路线:读书 -> PR -> 正式工作,环环相扣,只能一步步来。偶尔看到一位同学,IT 各方面均有涉猎,精通算法且经常凌晨睡觉的高手,在面试十几家公司后,终于得到了一个正式的工作。在祝贺他的酒席上,听他说面试的经过,暗自想了想,自己还差的太远。 ...

继续阅读

《第三学期》

第三学期的成绩出来的时候,我其实是心跳加速的。操作系统那门课组队被坑了,第一次作业只有三分之一的分。如果退课还退钱的话,说不定当时我就放弃那门课了。幸好后来期末考试不难,都复习到了,不然真不好说了。 回国前一天分了手,于是突然失去了回国的理由,在老家好吃好喝了半个多月,整个假期就快混过去了。关于这场“兴也勃,亡也忽”的异地恋想了很久,自认为改变了不少。以前以为做的是一场“只赚不赔”的买卖,现在才发现是个“双输”的结局。甜蜜、美好都只是激素,转头就能看到种种不合。每次吵过,我都会想是否还要勉强维持关系,到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分手两字。所以等到她也累了,说分手的时候,我根本没伸出挽回的手。 ...

继续阅读

半年小记

下午去图书馆,还了唯一借的一本书。出门,看到低压的乌云,知道又会下雨了。狂风暴雨,昭告冬天的来临。 14 年到现在,在悉尼也已经是两个年头。当初憧憬着来,就像高中毕业那会儿憧憬着去四川。本科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了。白天,他们在朋友圈发照片,留下大学的最后一点痕迹;夜晚,班里的同学最后一次坐到一起,觥筹交错,祝贺再也不是学生。 ...

继续阅读

2016的展望

2016,本命年,肯定不一般了。以前看到过说法,本命年不一定就犯太岁,也有逢凶化吉的可能。昨天又在同学那儿应证了一次,关键看心态。 知乎上发现了一个鄙视链,解释了为什么 IT 人潮汹涌。 学科鄙视链 商科 > 法学/医科 > 工科 > 理科 > 社科 > 文科 > 艺术 ...

继续阅读